中国是考试的发祥地,考试制度的最早渊源可以追溯到夏商周时期。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的制度,以及对已进入仕途的官员的定期考核。考试一词由“考”与“试”二字组成,这两个字的意义相近,皆有考查、检测等多重含义。将“考”与“试”二字连用,始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创造了“考试”这个概念。中国关于“考试”的最早记载,约为公元前二千年左右尧选舜做接班人的传说。尧年事已高,欲选接班人,决定“试一试”舜能否胜任。这个“试”,当然还不是考试,而是试用。考试制度可以追溯到西周,当时实行“选士”制度,通过定期考核选拔人才。西周时期的考核制度在《学记》中有所记载,强调对学生德行和道艺的考核,以达到“大成”的标准才算合格结束学业,而这样选拔出来的人才也被当时各界重视,会得到乡饮酒的礼遇。汉文帝刘恒时不再使用试用、考察的方法,而是将自己在治理国家的实践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提炼成试题,要求考生回答。这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使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一制度奠定了后来科举取士的基础。直到汉武帝时期,察举制度得到正式确立,并设置了众多察举科目,如贤良方正、孝廉等,标志着任官考试制度化的开始。科举考试每年都会举行,谁都可以报名,不看出身。试题统一由朝廷出具,也会有专人判卷。
考试哪里来
59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