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进士考试主要在 京师长安的国子监进行,具体考试机构及流程如下:
考试机构
- 唐代科举考试以礼部为核心,进士科由礼部侍郎主持。
- 考试初期由尚书省的吏部负责,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后分设礼部和吏部,两者职责分离。
考试地点
- 主要考试场地位于 国子监,这是唐代最高学府,负责培养官员和主持科举考试。
考试阶段
- 唐代科举分 常科与 制科两类:
- 常科包括明经科、进士科等,通过州县考试(解试)和中央考试(省试)选拔。
- 制科为皇帝特设,选拔特殊人才,不限身份。
- 进士科是难度最高、录取最严的科目,平均每年仅录取20余人。
录取流程
- 通过省试的士人称为“贡士”,其中一甲(前三名)授予“进士及第”称号,可立即授官;二甲、三甲则需参加吏部复试(关试)。
补充说明
唐代科举考试分为三个层级:县试(童生)、府试(童生)、院试(常科);而进士科作为常科的核心科目,其考试内容以诗赋为主,强调文采与政治素养。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