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丫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中国传统文化的自尊与自信摘抄?

59

坚持文化主体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化民成俗,要达到“成俗”,那就是空的,是没有力量的。传统文化教育最后一定要落实到社会习俗中。当大家自然而然地按照这种习俗去生活,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中要坚持我们文化的主体意识,把优秀文化坚持下来,暂时的挫折,都会慢慢改变。但我们如果丢弃了文化主体意识,我们就变成其他文化的附庸了。我们国学教育,如果不能树立起文化的主体意识也会成问题。所以,在传播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我们要对于传统文化的核心礼教有一个新的反思。同时,要重新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意识,重建我们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自尊和自信。

开放包容的胸襟气度:

中华民族保持着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胸襟气度,认为“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主张“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倡导不同文明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等等。这些思想体系和精神追求,是“我们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也铸就了中华民族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文化自信的来源:

文化自信绝不是凭空喊出来的,文化自信来自于文化自觉自知,来自于笃行实干,来自于开放包容。自觉自知“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因此,文化自信首先需要文化自觉自知。

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要求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珍惜价值,古为今用,弘扬精华,创新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共有的精神家园。在人类历史流变中,任何一个民族走过的路都不是一帆风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