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我的叔叔于勒》中,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刻画了菲利普夫妇等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菲利普夫妇态度转变的描写
菲利普态度变化 - 初遇于勒:
表现为主动打招呼、热情赞扬,称于勒为“我的叔叔于勒”,并邀请家人共享牡蛎。 - 认出于勒:突然变得惊恐不安,脸色苍白,眼神异常,甚至“瞪着眼看”,动作上“赶紧走来”,语言低声且支支吾吾。 - 后续表现:认出穷困后的虚伪,与之前形成鲜明对比。
菲利普太太态度变化 - 初遇于勒:
与丈夫一样热情,甚至更镇静,称赞于勒“安详地挽着丈夫胳膊”,“热情地赞扬”。 - 认出于勒:瞬间崩溃,情绪失控,与丈夫形成强烈反差。
二、典型描写语句分析
动作描写 - 菲利普:“赶紧走来”“脸色苍白”“瞪着眼看”。 - 菲利普太太:“安详地挽着丈夫胳膊”“突然破口大骂”。
语言描写
- 菲利普:“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虚伪的惊喜)。 - 菲利普太太:“这简直太荒谬了!”(认出后的震惊)。
神态描写
- 菲利普:“两只眼也跟寻常不一样”。 - 菲利普太太:“满脸愁容,狼狈不堪”。
三、描写手法与主题
对比手法: 通过菲利普夫妇前后态度的对比,突出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崇拜”的虚伪性。- 心理描写
以上描写共同塑造了菲利普夫妇贪婪、虚伪的性格,成为刻画人物形象的经典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