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一、公式法(核心方法)
目标成本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
目标成本 = 预期售价 - 预期利润
$$
其中:
预期售价: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销售价格;
预期利润:企业期望获得的利润额。
示例:某产品预期售价1000元,目标利润200元,则目标成本为800元。
二、市场导向法
通过分析市场竞争环境确定目标成本:
收集市场价格数据:
获取同类产品的市场售价信息;
分析产品优势:
结合自身技术、成本结构等确定价格区间;
计算目标成本:
在价格区间内选择合理售价后,减去目标利润。
三、成本加成法
适用于成本结构明确的产品:
$$
目标成本 = 直接成本 + 间接成本 + 预期利润 + 营销费用
$$
需对各项成本有精确估算。
四、目标成本率法
通过成本与销售额的关系计算:
确定目标成本率:
$$
目标成本率 = \frac{目标成本}{销售收入} \times 100\%
$$
反推目标成本:
$$
目标成本 = \frac{销售收入}{1 + 毛利率}
$$
需已知预期售价和目标毛利率。
五、其他方法
倒逼法:
从订单合同金额中扣除税收、利润和管理费,再分摊至产品明细;
历史成本调整法:
以历史最佳成本为基础,结合技术改进计划调整。
实施步骤(以公式法为例)
确定预期售价:
参考市场调研、竞争分析及自身定位;
设定目标利润:
基于财务目标、产品生命周期阶段等确定;
计算目标成本:
应用公式得出具体数值;
成本控制:
通过差异分析(如ΔC=目标成本C0-C1)持续跟踪改进。
注意事项
数据准确性:售价、成本等数据需可靠来源支持;
动态调整:市场变化需及时修订目标成本;
部门协同:涉及研发、生产、销售等多部门协作。
通过以上方法,企业可系统制定目标成本,并通过管理手段实现成本控制与利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