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用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观点,答案通常包含在问句之中。反问句的造句方法如下:
在句首加上“难道”:
如果句子中有“不”字,则“不”字放在“难道”之后;如果没有“不”字,则直接使用“难道”。
在句尾加上“吗”:
句尾的“。”改成“?”。
句子的意思要明确:
反问句表面上看似疑问,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已经在问句中明确给出。
1. 你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对的吗?
2. 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
3. 你难道都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吗?
4. 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5. 你们怎么能破坏环境呢?
6. 难道人生真的不美好吗?
7. 我怎能在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撒手不管呢?
8. 难道我真的很笨吗?
9. 你怎么能够借人家东西不还呢?
10. 同学之间难道不要互相帮助吗?
11. 我岂能和我的老师顶嘴?
12. 作为同学怎么能这么自私呢?
13. 难道我们这样做不是害了幼龟吗?
14. 友谊真的没有亲情重要吗?
15. 作为朋友,你这样做,你觉得对得起我们的友谊吗?
16. 莫非他觉得自个没有错吗?
17. 班主任莫非不应该一马当先吗?
18. 莫非你以为有人比爱因斯坦更巨大吗?
19. 人难道可以长生不老吗?
20. 长生不老的事情真的存在吗?
21. 地球难道不是圆的吗?
22. 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23. 有这样的可能吗?
24. 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25. 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26. 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
27. 你真的觉得是这样吗?
28. 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29. 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30.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31. 敢于这样做的人,难道不是一个英雄吗?
32. 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33. 你觉得有问题吗?
34. 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35. 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36. 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
37. 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38. 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
39. 难道你认为有人比爱因斯坦更伟大吗?
40. 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41. 难道他觉得自己没有错吗?
42. 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43. 我们劝阻同学吵架难道不是对的吗?
44. 失败了还得干,难道能知难而退吗?
45.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46. 看到你有苦难,我难道不必须帮助吗?
47. 听了他的感人事迹怎么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通过以上方法,你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和需要,构造出既符合语法规则又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反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