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物描写类
《我的老师》 - 贬词:
狡猾(本义:诡计多端)
- 褒用:表现学生机灵、善解人意的性格,突出师生间纯真情感。
《社戏》 - 贬词:
撺掇(本义:怂恿)
- 褒用:体现农家少年淳朴、热情的性格,反映集体主义精神。
《枣核》 - 贬词:
故弄玄虚(本义:故意迷惑)
- 褒用:表现游子对故土的眷恋,深化爱国主义主题。
二、自然景物类
《听潮》 - 贬词:
溺爱(本义:过分宠爱)
- 褒用:赞颂大海的雄浑与生命力,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海燕》 - 贬词:
高傲(本义:自视过高)
- 褒用:象征革命先驱的英勇无畏,体现无产阶级精神。
三、抽象品质类
《谁是最可爱的人》 - 贬词:
骄傲(本义:自满)
- 褒用:表达对志愿军英勇行为的自豪感,激发民族精神。
《我们怎样教育儿童》 - 贬词:
学究(本义:迂腐学者)
- 褒用:强调治学严谨,倡导真知灼见的教育理念。
四、语言表达类
《社戏》 - 贬词:
天花乱坠(本义:空洞说辞)
- 褒用:形容演讲者激情澎湃、感染力强,突出语言的艺术魅力。
《听潮》 - 贬词:
连篇累牍(本义:冗长乏味)
- 褒用:通过重复手法强化情感冲击,体现文学表现力。
总结:贬词褒用通过反转词语本义,形成反差,从而更精准地表达情感或突出特点。例如“狡猾”在《我的老师》中既保留了机灵的意象,又隐含对纯真童年的赞美,类似用法在文学作品中可增强语言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