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宁静致远,无欲则刚”的语录,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出处与原文
《诫子书》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明确提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句话被后世广为传诵,成为修身养性的经典名句。
《淮南子》
该书早于《诫子书》提出类似观点:“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淡泊与宁静是实现远大目标的必要条件。
二、核心内涵
宁静致远
强调心境平和、排除杂念的重要性。只有内心安定,才能树立远大理想并持之以恒地追求。
无欲则刚
指减少物质欲望可保持人格刚正。欲望过多易使人迷失方向,而淡泊名利则能坚守原则。
三、相关哲理
淡泊与宁静的关系: 淡泊是明确志向的基础,宁静是实现目标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实践意义
四、扩展引用
陶渊明在《饮酒》诗中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诠释了宁静致远的境界;王阳明则主张“致良知”与“知行合一”,强调内心平和与行动统一的哲学思想。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