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知视角,顾名思义,是指叙述者像上帝一样拥有对事情整体脉络的视角,了解事情的全局发展。这种视角在叙述中通常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出现,叙述者并无固定视角,可以洞察一切,简言之即叙述者所知大于作品中人物所知。
全知视角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全知全能:
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
第三人称:
全知视角通常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并不局限于某个特定人物的视角,而是能够自由地在不同人物和事件中切换。
客观全面:
全知视角让读者能够了解到所有的真相,因为叙述者知道所有人物的想法和动机,不受任何特定人物的视角限制。
自由切换:
叙述者可以在不同的人物和事件中自由切换,提供客观全面的视角。
全知视角在小说创作中非常常见,传统作家通常采用这种叙事角度,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的优点在于能够自由自在地呈现故事,客观全面地展示所有真相,但也存在降低文本真实度和可信度的不足,如果在不同人物和事件中切换不好,可能会影响叙述的流畅度。
例如,《史记》便采用了全知视角,叙述者以全知全能的角度描述事件中每一个人物的经历和感受,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
总的来说,全知视角是一种强有力的叙述手法,能够提供广阔的背景和深入的洞察,但也需要作者在切换视角时保持谨慎,以维持故事的真实感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