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的《我的家乡》主要描绘了他成长的高邮水乡的生活场景和自然风光。
家乡的水乡特色:
汪曾祺的家乡是一个典型的水乡,他从小就在水边长大,水不仅影响了他的性格,也深刻影响了他的文学作品风格。
运河与御码头:
他的家乡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下游,小时候他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运河的河底比东侧的地面高,因此有“悬河”之称。河堤和城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的街道和房屋。御码头是运河中的一个重要地点,康熙或乾隆皇帝曾在此泊舟登岸。
运河上的船只:
运河里的船只多为重载,船帮吃水很低,几乎要浸到船板上来。撑篙的男人通常非常精壮,浑身古铜色,他们的工作是撑船,动作包括用脚走船、投篙子等,展示了他们坚韧和熟练的技能。
鱼鹰与打鱼:
在运河里打鱼的人多用鱼鹰,这些鱼鹰通常成对出现,排成阵势。鱼鹰会潜入水中捕鳜鱼,打鱼人则在一旁冷静地观察和指挥。
西堤与高邮湖:
除了运河,汪曾祺还提到了西堤和高邮湖(又称西湖)。西堤外是广阔的高邮湖,湖面是平静透明的,常常在黄昏时分显得荒凉而神秘。
家乡生活的点滴:
文章中还有对家乡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比如城外孩子放风筝、城里人家养鸽子、野鸭子贴水飞行等场景,展现了水乡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总的来说,汪曾祺的《我的家乡》通过对大运河、运河船只、鱼鹰打鱼、西堤和高邮湖等场景的描绘,展现了他家乡独特的水乡风情和自然风光,表达了他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