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豳风·七月》的写作顺序 是按农事活动的顺序展开的。具体来说,诗歌从七月写起,逐月描绘了各个农事活动,包括春耕、秋收、冬藏、采桑、染绩、缝衣、狩猎、建房、酿酒、劳役和宴飨等方面。这个顺序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画,也体现了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这两项是贯穿全篇的主线。
详细内容如下:
首章:
以鸟瞰式的手法,概括了劳动者全年的生活,向读者展示了那个凄苦艰辛的岁月,并提示了总纲。首章中提到了“衣之始”和“食之始”,分别指农业社会中耕与织两大主要事项。
二、三章:
情调逐渐昂扬,色调逐渐鲜明,描绘了春光照耀下的田野和妇女采桑的情景,同时隐忧姑娘们的美貌和劳动果实为他人所占有。
四、五章:
着重写昆虫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由蟋蟀依人写到寒之将至,笔墨工细,绘影绘声。
六、七、八章:
表现了农家朴素而安详的生活,包括食郁(郁李)及薁、亨(烹)葵(葵菜)及菽(豆子)、打枣子、割葫芦、收下稻谷、酿制春酒、给老人祝寿、为公家做修屋或室内工作等内容。
通过这种按农事活动顺序的写作方式,《豳风·七月》真实地展示了西周早期的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状况,构成了一个男耕女织的风俗画。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