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的山上 ,一大片迎着春风扭起秧歌舞,在风中摇摇欲坠,树木抽出了新条,长出了嫩叶,树上的花儿微笑地点点头,小草也是从湿润的土地里伸了个懒腰,打了一个哈欠,然后才胆怯地从土里探出了小脑袋。只见大家穿着新装,欢呼雀跃,笑声不断,还有的扭着秧歌
。世界上好像只留下这让人看着兴奋地红色。
秧歌队伍中,总少不了一位头戴黑毛线圆帽、身穿花大褂,腰系红彩绸的驼背老奶奶。
秧歌队伍如彩带般舞动,在广场上翩翩起舞,宛如一幅流动的画卷。
我有许多年没有看过乡里的秧歌了,乡间的秧歌大都是在晚上耍的。暮色沿着山畔向烟笼着的村庄围合,月亮还是一湾浅浅的峨眉状,萤亮如豆,挂在由灰蓝渐变成乌漆的夜空,稀稀落落的人家路灯一一亮起,悬在黄土夯筑的老房子角上,微光幽幽。所以当浅浅的月和微微的灯映衬得夜色黑如墨洒,乡野沉静在万物寂籁中,远处的村落突然响起了轰隆作响的炮声,接着浑壮的鼓声锣声紧密地响彻天际,秧歌就是在这个时候起坛的。
循着锣鼓喧天的响声和灯笼星星点点移动的方向,看秧歌的人群吆喝起来上路了。白雪皑皑的原野在深沉的黑幕下肃穆宁静,人影跌跌撞撞地在雪地里摸索着走向庙场,一场秧歌即将在那里耍演。看秧歌的人比耍秧歌的人到的早多了,人群里翘首以盼的面孔齐刷刷地朝向秧歌来的方向,锣鼓声响时而如钟轰鸣,时而似水暗流,灯笼光影时而灿灿进前,时而悄然蛰伏,一支长长秧歌队如游蛇般在山咀咀山湾湾里蜿蜒而来。秧歌终是来了。打头进场的是分列两侧被举着的秧歌队名横幅,几个头家走在挂着红灯笼的横幅底下亮相在最前头,吹唢呐的几个匠人紧随其后,两头威风凛凛的舞狮携着一个小狮娃子不落下风,后面依次是身背小鼓打鼓的、打钹的、掌旗的、掌灯笼的、掌腊花子的、摇扇子唱小曲儿的,还有两个长白胡子的艄公引着两个花哨的船姑娘,跟在队伍最后稍压阵的一面大鼓,四个大汉一手抬着一手间或跟着秧歌的旋律打着。
快乐的秧歌扭起来,长长的祥龙舞起来,欢快的舞步跳起来,幸福的歌曲唱起油泼辣子刺啦啦,天下游子赶回家。秧歌火苗甩红了大街小巷,红红的灯笼挂在咱家。问候咱的爸,亲亲咱的妈,你们身上的年味让咱找回家!。
俗话说过年没有秧歌,就等于没有过年。早上起床,听见公园里锣鼓喧天,甚是热闹,想必又是一架秧歌到公园里上香了,看着外面天气不错,就想着吃完饭了带大宝二宝去看看秧歌。出门后正好碰见赵家铺的秧歌从公园里出来,要到亨泰广场表演。我们就到广场那儿坐等秧歌表演,二宝对鞭炮声甚是害怕,躲在爷爷的怀里不敢动弹,直到踩高跷的过来他才探出脑袋望了望,看见里面有关羽、孙悟空、猪八戒,表情才逐渐愉悦,高兴的拍拍小手,直呼关羽拿的大刀,孙悟空拿的金箍棒。大宝则喜欢狮子和踩高跷的表演,尤其是里面小狮子,在大狮子后面撒泼打滚,神态可爱至极。踩高跷里面有一个四岁的小姑娘,大宝感慨万千,“这么小的娃娃也能踩高跷?”,是啊,这么小的姑娘都在跟秧歌!后面的船姑娘、腰鼓等表演两个都不怎么喜欢,看着看着二宝就睡着了!。
关于扭秧歌的句子:
一个扭秧歌的人,沉寂的空气中飘来一缕幽咽的二胡乐声,由远及近,又由近趋远,个中加杂着感伤、凄凉,也充满了撩人心绪的幻梦、回忆与憧憬。令人惊奇的是,那颓然的老者竟在乐声中够到了“生机”,眉宇颤动,肩胸扭拧,头身摆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