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丫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一年级学的歇后语?

59

一、动物相关歇后语

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形容焦急不安)

兔子尾巴——长不了(比喻事物不能持久)

猴子捞月亮——空忙一场(讽刺徒劳无功)

猫哭耗子——假慈悲(虚伪同情)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讽刺不识抬举)

金壳郎(金龟子)赶牛——自找苦头(自作自受)

井底青蛙——目光短浅(比喻见识有限)

老虎头上蹭痒儿——自寻死路(危险行为)

画上的花猫——虚张声势(表面强大实际虚弱)

燕子尾巴——翘得高(形容得意忘形)

二、生活场景歇后语

竹篮打水——一场空(比喻徒劳无功)

芝麻开花——节节高(象征进步)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形容能力不足)

飞机上点灯——高明(自找高处显眼)

半夜三更放大炮——一鸣惊人(突然出现)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做事过头)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公正严明)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我吹嘘)

门缝里看人——看扁了(视角狭隘)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普遍厌恶)

三、数字与谐音歇后语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形容心情不安)

二十一天不出鸡——坏蛋(谐音梗)

半两棉花——免谈(谐音梗)

秃子打伞——无法无天(谐音梗)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反差对比)

唱京戏拉单弦——变了调(谐音梗)

马店买猪——没那市(谐音梗)

腊月天气——倒霉(谐音梗)

半斤八两——不相上下(数字对比)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谐音梗)

四、经典文化歇后语

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及时补救)

对牛弹琴——白费劲(对牛说话无用)

程咬金看家——没门儿(比喻无能为力)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能力不足)

林黛玉葬花——多愁善感(人物特征)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妖魔鬼怪都怕(经典故事)

红楼梦里贾宝玉——好色(人物特征)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人物特征)

水浒传里武松——打虎英雄(人物特征)

西游记中唐僧——取经人(人物特征)

建议教学时结合具体语境讲解,例如通过《西游记》故事理解“对牛弹琴”,或通过“热锅上的蚂蚁”比喻考试前的紧张情绪。数字类歇后语可结合数学概念教学,如“十五个吊桶打水”帮助理解分数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