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宾语前置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 例句:
- “沛公安在?籍何以至此?”(沛公在哪里?我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步?)
- “大王来何操?”(大王来时带了什么?)
- “客何为者?”(客人是做什么的?)
- 特点:疑问代词(如“谁”“何”“安”等)作宾语时,常置于动词之前,以突出疑问焦点。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 例句: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不能称王,从来没有过啊!)
- “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 特点:否定句中代词(如“余”“此”等)作宾语时,需借助“之”“未”等词前置。
用“是”“之”强调宾语 - 例句:
-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 “姜氏何厌之有?”(姜氏有什么满足的呢?)
- 特点:通过“之”“何”等词将宾语提前,增强语气。
二、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后置(以“于”字标志) - 例句:
- “因击沛公于坐。”(在座的人中攻击沛公。)
- “贪于财货。”(贪图财货。)
- 特点:介词短语(如“于坐”“于项羽”)作状语时,常置于动词之后,通过“于”字标志。
省略句中的状语后置 - 例句:
- “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曹无伤派人告诉项羽说。)
- “长于臣。”(比我的地位高。)
- 特点:部分状语被省略,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三、补充说明
被动句:如“若属皆且为所虏”,通过“为所”结构表示被动。
词类活用:如“贪于财货”中“于”为介词活用为动词。
以上现象体现了文言文通过语序调整实现简洁表达的特点,需结合语境理解具体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