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无完肤”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字面与引申含义 - 字面:
指全身皮肤没有一块完好的,常被用来形容人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或疾病侵袭,如“战乱使百姓皮无完肤”。 - 引申:比喻论点、计划或文章被完全驳倒或修改得面目全非,如“他的理论被权威文献批驳得体无完肤”。
发音与结构 - 发音:
tǐ wú wán fū
- 结构:联合式成语,其中“体”指身体,“无完肤”表示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
二、用法与出处
语法功能: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常用于描述被打、被批评或被驳斥的情境。- 典型例句:
被批评后,他哑口无言,真可谓“皮无完肤”;
这篇文章存在多处逻辑漏洞,被学者批评为“皮无完肤”。
三、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体无完肤、百孔百疮、伤痕累累。- 反义词:完璧无瑕、无懈可击。
四、总结
“皮无完肤”通过比喻手法,既可形容身体上的创伤,也可比喻精神或逻辑上的重大挫败。其核心在于强调“完全性”的缺失,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其含义。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