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调必然性
1. 不耕耘怎么有收获?不学习怎会有知识?
2. 不劳动,连棵花也弄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3. 海洋不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吗?
二、表达情感与态度
1. 看着游人拿走劳动果实,心里难道不痛心吗?
2. 我怎能不为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呢?
3. 面对祖国山河,你难道没有丝毫感情吗?
三、启发思考与行动
1. 这个问题难道你不会解决吗?
2. 我们怎能因为学习任务重就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3. 你难道不认为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吗?
四、借景抒怀
1. 黄山的云海难道不令人陶醉吗?
2. 看到白杨礼赞中的白杨,谁能不联想到民族精神呢?
3. 浪花拍打岸边,不正如奏响欢乐的乐章吗?
五、特殊句式转换
1. 甲问:“你星期天去动物园了吗?”乙反问:“我去动物园了,你呢?”(反问句可作否定回答)
2. 选择疑问句:“你喜欢苹果还是香蕉?”反问句:“难道你既不喜欢苹果也不喜欢香蕉吗?”
建议在仿写时注意:
1. 反问句需用疑问词(如“难道”“怎么”“难道不”)开头;
2. 实际表达中可省略问号,但需通过语调体现反问语气;
3. 仿写内容需结合具体语境选择表达对象,如自然景物、人物行为或社会现象。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