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与刀》是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作品,她在这本书中深入剖析了日本民族性。以下是一些《菊与刀》中的经典语录:
关于日本儿童教育
日本儿童教育中存在的断层现象使日本男人的性格中呈现出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这让西方人感到非常诧异。在日本,小孩很小的时候就被大人们宠坏了,那时的他们简直就是自己小小世界的神,可以为所欲为,甚至可以恣意攻击别人,他们的一切要求也都能得到满足。后来,这种记忆虽然渐渐淡去,但潜意识里日本人的这种思想还是根深蒂固的。
关于日本人的双重性
日本男性在成人后既可能沉溺于罗曼蒂克的恋爱,也可能心甘情愿地顺从婚姻的安排;既可能沉浸于享乐和安逸,也可能将责任义务看得高于一切。严谨的教育使他们在行动时表现得缩头缩尾,而有时他们却又勇敢得近于莽撞;在等级制下他们可以表现得极为驯服,但有时他们又是非常难以驾驭;他们殷勤有礼,但有时又显得傲慢不逊;在军队里,他们可以毫无怨言地接受训练,但在训练时却又是难以驯服的;他们是坚定的保守主义者,但同时却又对新的东西很感兴趣;他们学习中国,却又不排斥西方。
关于自我修养
在日本,培养“能力”的自我修养的理由,在于它能改善其掌控生活的能力。他们说,人们在修养初期可能感到难以忍受,但这种感觉很快就会消失,最终他会享受到其中的乐趣,否则就会放弃修养。这一切正如学徒要在事业上充分地发挥作用,少年要学习“柔道”,新媳妇要很快适应婆婆的要求。所以在训练的最初阶段,那些不适应新要求的人想逃避这种修养,也是可以理解的。
关于人性与行为
一个人要是有所畏惧,那么他就不是神,也不是不可触碰的存在了。虽然每个灵魂原本都闪耀着美德的光辉,如同一把新刀,但是,如果不勤于磨砺,它就会失去光泽。如他们所说的"自身的锈迹",它和刀上的锈迹一样有害,因此人们必须像磨砺刀剑一样对待自己的品行。光辉的灵魂一旦被锈迹掩饰,所有需要做的就是再磨砺一次。
关于日本人的礼仪
日本人鞠躬意味着施礼者明白别人的权利,原本由自己处理的事情承认别人有权干预;受礼者的一方也认识到自己要承担与其地位相当的责任。
这些语录展示了日本民族的复杂性和矛盾性,既有儒雅、谦逊、温和的一面,也有嗜血、残暴、好战的一面。希望这些语录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菊与刀》这本书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