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小雅·棠棣》
原文: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译文:妻子与丈夫关系和谐,如同击鼓与弹琴般协调美妙。 赏析:以琴瑟和鸣比喻夫妻关系和睦,是最早出现该意象的典籍。
二、《诗经·周南·关雎》
原文: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译文:美好淑女,与琴瑟为友(即琴瑟和谐共鸣)。 赏析:通过琴瑟与淑女的互动,隐喻理想婚姻的和谐氛围。
三、《诗经·郑风·女曰鸡鸣》
原文: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译文:
琴瑟和谐,家庭安详宁静。- 知道丈夫到来,用玉佩相赠表达爱意。 赏析:描绘了夫妻间琴瑟和鸣、相敬如宾的日常生活,被现代学者视为青年夫妇和睦生活的写照。
四、李白《拟古十二首其十二》
原文:
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 楚山亦此分,汉水既殊流。 译文:
不断离别又思念,即使山水相隔仍心系对方。 赏析:虽以离别为主题,但通过“楚山”“汉水”的永恒意象,反衬对琴瑟和鸣生活的怀念。
五、其他相关作品
徐琰《青楼十咏·言盟》:
> 结同心尽了今生,琴瑟和谐,鸾凤和鸣。 以鸾凤和鸣比喻琴瑟和鸣的至高境界。- 李孝光《水龙吟》:
> 琴鸣瑟和,兰清玉暖,云翩彩舞。 描绘音乐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总结
琴瑟和鸣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爱情意象,贯穿《诗经》《楚辞》等经典作品。其核心内涵不仅是音乐的美感,更象征夫妻间的默契与和谐。李白、徐琰等后世诗人则在此基础上拓展了情感表达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