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句不通通常指句子在结构、语法或逻辑上存在错误,导致表达不清晰或难以理解。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语句不通的情况:
句式杂糅:
将两种或多种句子结构混合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句中暗换主语:
在复句中暗中更换分句的主语,导致原有的主语与谓语不搭配,造成结构混乱。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
层次不清:
句子结构层次混乱,导致读者难以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例如:
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标点不当造成混乱:
不恰当的标点符号使用导致句子结构混乱。例如:
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词汇或语法错误:
使用错误的词汇或语法结构,使句子表达不准确。例如:
I can't speak English. No English! My English isn't good enough. A Japanese-speaking person, please. Aren't you John? Pardon me? /Excuse me? /I beg your pardon? /Could you repeat that?
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句子不通,影响理解和表达。在写作或口语中,应尽量避免这些错误,以确保语句清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