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佳作,其中颔联和颈联尤为出色,从炼字的角度来看,有以下几个值得称道的地方: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几处”:
这两个字用得极为巧妙,既描绘了莺歌的此起彼伏,又表现了诗人四处寻声的情态,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
“早莺”:用“早”来形容黄莺,突出了它们在早春时节的出现,给人以新鲜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喜爱。
“争暖树”:一个“争”字,既表现了黄莺对向阳树木的喜爱,又给人一种春光难得与宝贵的感觉,生动传神。
“新燕”:用“新”来形容燕子,突出了它们在春季的忙碌和兴奋,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增强了诗歌的动态美。
“啄春泥”:一个“啄”字,细致地描绘了燕子筑巢的情景,既表现了它们的勤劳,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充满了生活气息。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乱花”:
用“乱”字来形容花朵,既表现了早春时节花朵的纷繁,又给人一种目不暇接的感觉,形象生动。
“渐欲”:这个副词用得极为传神,既表现了花朵逐渐开放的动态,又给人一种逐渐深入的感觉,仿佛诗人正一步步走进春天的深处。
“迷人眼”:一个“迷”字,既表现了花朵的繁盛,又表现了诗人对美景的陶醉,使读者也产生了一种迷乱的感觉。
“浅草”:用“浅”字来形容青草,既表现了早春时节草地的浅薄,又给人一种嫩绿的感觉,生动形象。
“才能没马蹄”:一个“才”字,既表现了青草刚刚长到没过马蹄的高度,又给人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的颔联和颈联中,通过精心选择和使用词语,如“几处”、“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和“才能没马蹄”等,将早春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这些炼字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江早春景色的无限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