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称机械唯物主义)是17-18世纪西欧哲学的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主要包括以下几位:
一、核心代表人物
费尔巴哈(Johann Gottlieb Feuerbach) 德国哲学家、法学家,主要著作《基督教的本质》对宗教进行批判,提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被马克思称为“近代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
拉美特里(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法国哲学家,主张“单子论”,认为每个实体都是独立且永恒的原子,对机械唯物主义有重要影响。
狄德罗(Denis Diderot)
法国启蒙思想家,参与《百科全书》编纂,强调理性和自然法则,其哲学思想具有机械唯物倾向。
霍尔巴赫(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
虽然以辩证法闻名,但其早期哲学仍具唯物主义特征,强调物质基础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爱尔维修(Jean-Paul Sartre)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提出“存在即合理”,其思想融合了唯物主义与存在主义元素。
二、其他相关人物
洛克(John Locke): 英国哲学家,主张经验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感官经验,对近代唯物主义有一定贡献。 狄德罗
三、主要特征
机械性:
将自然现象归结为机械运动,如霍布斯在《利维坦》中提出“运动是失掉位置而获得另一位置”。
形而上学性:
忽视事物内在矛盾和发展变化,导致哲学的僵化。
历史观唯心主义:
在历史领域仍受唯心主义影响,如费尔巴哈的类本质说。
四、历史地位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基础上,推动了唯物主义的发展,但因其局限性(如机械性、历史观唯心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思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