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生徒考试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校内毕业考试
生徒需要首先通过冬季校内的毕业考试。中央官学的学生由国子祭酒、司业、监丞等负责考试,再由祭酒复核、选拔。地方官学的学生由兼管地方教育行政的长官考试筛选。
报送中央尚书省礼部
合格者报送中央尚书省礼部,即获得参加礼部试(省试)的资格。
填写姓名、三代履历和保结
生徒和乡贡分别被报送至尚书省后,都要填写自己的姓名、三代履历和保结,经户部审查后,再将名册送至礼部。
参加省试
礼部定期命题考试,即“省试”。
其他准备工作
举子们到达京城后,需要先到尚书省有关部门“疏名列到”,即办理报到手续。
上“文解”,即由地方官府发给举子的推荐证件,还有“家状”,即由举子本人填写的籍贯、三代名讳等方面的家庭状况表。
“结款通保及所居”,要求举子们以三人为一组来相互担保,并写明在长安城的暂时住所。
参加集体活动
在元旦节那天参加由皇帝接见的仪式。
由国子监举行的拜谒孔子像的仪式。
考试形式
唐代科举考试的形式主要有五种,即口试、帖经、墨义、策问、杂文。
这些程序确保了唐代科举考试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同时也体现了唐代对科举制度的重视和对人才的选拔标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