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会计考试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与应用
新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收入确认、租赁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例如,新收入准则采用了“五步法”模型来确认收入,这对企业的收入确认时间、金额和方式产生了影响。
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其业务模式和合同条款,以确保符合新准则的要求,这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判断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与透明度
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展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窗口,其真实性和透明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一些企业可能会通过操纵财务报表来粉饰业绩、误导投资者,这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破坏了市场的公平和诚信。
监管部门不断加强监管力度,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处罚,以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
会计人员信息采集及继续教育
根据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宣传贯彻新有关工作的通知》,自2017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施行之日起,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认定。省级财政部门不再组织会计从业资格认定以及考试、证书核发和换发、调转登记等工作。
会计人员需要完成每年90学分的继续教育,学习时间为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税法相关知识点
纳税人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的期限和办法自行申报纳税义务,并自行计算应纳税额。在某些情况下,税务机关可以核定纳税额。
会计核算的基本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和损益。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主要包括可比性、公允性、真实性和可读性。
会计原则与方法的适用性
配比原则的适用性:确定收入就要相应确定成本,然后算出销售毛利。但对于服务型企业与研发型企业,配比原则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成本效益原则:会计核算处处体现着成本效益原则,例如代理记账、一次摊销法、实地盘存制等。
先进先出法对会计报表的影响:后进先出法已被摒弃,采用先进先出法对利润与资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成品成本被低估,售后利润被高估。
谨慎性原则与公允价值计量的辩证关系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流程中易走极端,导致“防卫过当”。谨慎性原则用好了可以防范财务风险,用坏了则抓不住关键与重点。
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要求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这等于告诉全体会计人,会计核算需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而不是僵硬地记录过去。
现行做法: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孰低原则,在资产最初入账时,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是一致或基本一致的。
税务相关知识点
营改增政策:自2023年5月1日起,中国全面推行了营改增试点,要求会计人员准确、规范地执行相关规定,熟悉税目转换。
税务稽查“双随机”机制:自2023年起,税务稽查趋于严格和规范化,会计人员需关注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变化。
个人所得税新政对企业的影响:新政策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和税务申报工作量,企业需制定相应的税务策略。
企业如何合理避税:在合法范围内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和税收规划手段降低应纳税额,但需注意避免非法手段避税。
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企业需准确计算所得税、合理利用税前扣除、遵守税务申报和缴纳规定,注意风险防范。
财务数字化转型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企业正致力于构建数字化平台,财务人员需成为懂财务与数字化的复合型人才。
新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人工智能和智能财务机器人的发展对传统会计工作构成挑战,会计人员需要发掘创新,成为全方位人才。
财务共享中心效益最大化
企业财务共享中心通过优化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会计人员需关注其组织架构和流程设计。
这些热点问题涵盖了会计准则、税法、会计原则、税务政策、数字化转型等多个方面,考生应结合实际情况,系统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以应对考试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