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考试骗局,根据搜索结果整理出以下常见类型及防范建议:
一、考前诈骗
代报名诈骗 以“帮助修改年限”“内部渠道报名”为名,收取高额费用。例如2023年阳江案例显示,有人被骗超9万元。但卫生资格考试等正规考试审核严格,代报名属违法行为,可能导致成绩取消或禁考。
售卖真题或答案诈骗
散布“内部答案”“秘籍”等虚假信息,以“考后付款”为诱饵。部分机构通过群聊推广,利用考生急切心理实施诈骗,但正规考试无考前答案。
虚假查分改分诈骗
通过短信、邮件谎称“内部渠道提前查分”或“改分服务”,要求提供银行账户信息。例如苏州张女士2021年因轻信此类信息损失3.9万元。
伪造录取通知书诈骗
冒充高校或教育部门寄送伪造通知书,要求缴纳学杂费。考生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录取信息。
二、考试期间诈骗
高科技作弊器材诈骗
宣称出售可通过安检的橡皮、耳机等作弊设备,或提供“黑客”改分服务。但高考安保措施严格,此类行为均被禁止。
虚假“补录”“内部指标”
以“名额未招满”为借口,收取“打点费”或“保证金”。正规高校无此类特殊招生渠道。
三、考试后诈骗
估分诈骗
利用考生对成绩的焦虑,提供“精准估分”服务,收取高额费用。但估分需通过正规机构进行,个人无法提供此类服务。
虚假助学金诈骗
冒充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发放助学金为名,要求提前支付“手续费”或“报名费”。
四、其他注意事项
证书类骗局: 心理咨询师考试等职业资格证书多为第三方颁发,含金量有限。需通过官方渠道考取,避免轻信“包过”宣传。 个人信息保护
建议考生及家长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避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