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釜沉舟”和“卧薪尝胆”的对联,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经典对联内容
完整对联: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横批:百折不挠
二、对联解析
典故出处 破釜沉舟: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描述项羽为激励士兵决战,破釜沉舟,以示不胜则亡的决心。 - 卧薪尝胆:源于越王勾践被吴国击败后,卧薪尝胆十年复仇的故事。
对仗与哲理 上联强调“有志者”的果决与勇气,如项羽破釜沉舟的壮举;
下联突出“苦心人”的坚持与毅力,如勾践卧薪尝胆的复仇历程。 - 整副对联通过历史典故,传递“志存高远者终成大事,坚韧不拔者终获回报”的哲理。
三、作者争议
主流说法: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称此联为金声(字正希)所作,因其抗清事迹与对联中“破釜沉舟”的勇气呼应;
另一说法:蒲松龄曾在此联中自勉,因其一生坎坷与对联中“卧薪尝胆”的精神契合。
四、应用场景
激励语:常用于鼓舞士气,如学校百日冲刺誓师大会;
书法题跋:被历代文人墨客临摹,成为激励后人的文化符号。
此对联因跨越时空的激励价值,成为中国文化中象征坚韧与决心的经典范例。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