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星级评定标准通常根据党员的政治素质、工作表现、服务群众能力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具体标准可能有所差异。以下是常见的评定标准框架及要点:
一、核心评价维度
政治素质 - 坚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 积极学习党的理论,参与政治学习活动(如“三会一课”)。
工作业绩
- 执行力强,工作认真负责,能高质量完成本职任务。
- 在本职岗位上创造突出成绩,如推动项目进展、解决实际问题等。
服务群众
- 带头落实服务承诺,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扶贫济困等活动。
- 联系群众主动解决问题,群众满意度高。
遵纪守法
- 严守党纪国法,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无违纪违法行为。
- 秉承社会主义道德,弘扬正能量。
二、量化评分标准(部分示例)
政治忠诚(20分):对党忠诚老实,无不当言论。
学习能力(20分):每月参加集中学习不少于32学时,有读书笔记。
服务成效(20分):认领服务岗位或团队,完成规定服务时长。
团队协作(20分):班子成员分工明确,政令畅通,无内耗现象。
三、星级划分依据
五星级党员: 政治素质高,工作业绩突出,服务群众效果显著,遵纪守法。 四星级党员
三星级党员:满足基本要求,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星级党员:需加强政治学习和工作能力。
一星级党员:存在明显不足,需限期整改。
四、评定流程
自评与支部评分:
党员自评后,支部根据量化指标打分(每项10分)。
民主测评:
召开党员会议,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
综合审定:
支部向上级党组织申报,经审核通过后确定星级。
五、注意事项
评定标准需结合单位实际调整,避免“一刀切”。
重点关注党员在急难险重任务中的表现。
定期开展评星活动,形成长效机制。
以上内容综合了不同场景下的评定标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细化指标和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