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历月份的别称,综合不同文献和民俗,可归纳如下:
一、按季节划分的月份别称
早春:
正月
此月为农历新年的开始,包含立春、雨水等节气。
仲春:
二月
对应清明节前后,称“仲春”或“花月”。
季春:
三月
指立夏前的最后一个月,别称“季春”或“暮春”。
孟夏:
四月
夏季开端,包含清明、谷雨节气。
仲夏:
五月
夏季中期,对应端午时节。
季夏:
六月
夏季末尾,含芒种、夏至节气。
流火:
七月
夏季将尽,因《诗经》有“七月流火”之说。
桂秋:
八月
秋季开端,与中秋前相关。
重阳:
九月
农历九月初九,传统节日为重阳节。
仲冬:
十一月
冬季中期,接近冬至。
寒冬腊月:
十二月
冬季末尾,含大寒、冬至节气。
二、其他补充别称
正月:孟月、元春、端月、始春
三月:病月、桃月、季春
六月:且月、荷月、伏月
七月:相月、巧月、霜月
八月:桂月、仲秋
九月:菊月、重阳
十月:阳月、孟冬、露月、小阳春
腊月:寒冬腊月、岁暮
三、其他说法
部分文献将“金秋十月”与“早春一月”对应,可能因诗词或地域差异产生混淆。但综合多来源信息,“早春”是更广泛认可的一月别称。
以上别称多来源于古代文献、节气划分及民俗习惯,部分词汇存在地域性差异,建议结合具体语境使用。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