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记录的写作需要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以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读性。以下是详细的格式要求及写作建议:
一、基本格式结构
标题 - 简洁明了,包含采访主题或被采访人姓名(如“关于环保的思考——记李华”)。
基本信息
- 采访时间: 年/月/日 时:分 - 采访地点
- 采访人:姓名、单位、联系方式
- 被采访人:姓名、职业、背景简介
- 采访目的:说明采访的核心目标。
二、正文内容要求
开场说明
- 简要介绍采访背景、目的及被采访人相关情况,确保被采访人理解采访方向。
提问与回答记录
- 采用 逐问逐答方式,记录完整问题及被采访人回答,必要时使用引号标注原话。
- 可穿插被采访人的观点、感受及互动内容。
结构建议
- 每个问题后空一行,便于阅读和区分不同话题。
- 采用“总-分”结构,先概括主要观点,再展开细节讨论。
三、写作规范
语言要求
- 客观中立,避免引导性语言,确保记录真实性。
- 采用第三人称视角,若涉及敏感话题需注意措辞。
格式排版
- 使用 宋体/黑体等易读字体,字号四号或小三号。
- 行距单倍或固定值,段落分明。
附件与附录
- 附上采访提纲、被采访人简历等辅助材料。
- 记录完成后及时整理为Word文档,按“班级+姓名+学号”命名。
四、注意事项
前期准备
- 制定详细提纲,明确核心问题及追问方向。
- 与被采访人充分沟通,建立信任关系。
后期整理
- 剪裁冗余内容,突出重点观点。
- 核对事实细节,确保记录准确性。
通过以上结构化写作,既能保证记录的完整性,又能提升内容可读性。初学者建议先从简单的问答记录开始练习,逐步掌握访谈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