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丫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三国演义白帝城托孤概括?

59

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在病危时将儿子刘禅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发生在公元223年。以下是主要情节和背景的概括:

一、历史背景

关羽被杀

关羽因荆州被东吴攻占而遭杀害,刘备为报仇心切,不听诸葛亮劝阻,亲率大军伐吴,最终在夷陵之战中惨败,退守白帝城。

刘备病重

刘备在白帝城病重期间,意识到自身难治,且儿子刘禅年幼无能,无法独当一面,于是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将政权托付给诸葛亮。

二、托孤经过

召见诸葛亮

刘备命人将诸葛亮从南方调至白帝城,两人进行了一次著名的对话。刘备评价诸葛亮“才十倍曹丕”,并明确表示若刘禅可辅,则辅之;若不行,则由诸葛亮取而代之。

遗嘱内容

刘备在马谡因言过其实被处死后,召集众将官立下遗嘱,将刘禅、刘永、刘理交由诸葛亮照料,并嘱咐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承诺

诸葛亮闻听后悲痛落泪,发誓“必竭智尽忠,以报先帝之恩”,并接受托孤。

三、历史影响

蜀汉政权转折

该事件标志着蜀汉政权从依赖君主个人能力转向依赖丞相的制度性安排,为后来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

诸葛亮执政

诸葛亮随后全力辅佐刘禅,推行法治、发展经济、北伐中原,但终因积劳成疾于五丈原去世,蜀汉国力逐渐衰落。

文化象征

托孤情节成为君臣忠诚与责任感的典型代表,被后世传颂为千古佳话。

四、文学加工

《三国演义》通过这一情节,进一步塑造了刘备的仁德与远见、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使其成为文学史上最具感染力的君臣形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