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沈战役,作为解放战争时期的关键一环,其起点可以明确标注为 1948年9月12日。是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沈阳、长春、哈尔滨为战略核心,对国民党军队发起了全面的进攻战役。这场战役不仅仅是对国民党在东北军事力量的集中打击,更是解放战争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战役背景
回溯至解放战争初期,东北地区的战略位置举足轻重,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焦点。随着解放军力量的不断壮大,国民党在东北的统治地位岌岌可危。1948年,东北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解放军已经具备了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条件。
战役经过
辽沈战役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攻占锦州:
1948年9月12日至10月19日,东北野战军集中力量攻克了锦州,这一战略举措切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退路,并促使长春的守军一部分起义,其余投降。
解放长春:
在攻克锦州之后,解放军对长春进行了围困,并最终实现了和平解放。
攻占沈阳与营口:
1948年10月14日至11月2日,东北野战军相继攻占了沈阳和营口,从而解放了整个东北地区。
战役意义
辽沈战役的胜利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使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兵力数量上首次超越了国民党军队,更在心理上给予了国民党沉重的打击。此役为后续的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是中国近代史上解放战争的一个关键转折点。
综上所述,辽沈战役的起点是1948年9月12日,这一天标志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开启了战略决战的序幕,为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