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安全教育
开展“八个一”活动
- 上防溺水教育课
- 召开安全教育专题会
- 布置安全隐患排查作业
- 发放致家长公开信
- 进行安全专项家访
-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 组织应急安全演练。
主题班会与案例分析
- 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讨论溺水原因(如不会游泳、疲劳等)
- 讲解“六不一会”原则:
- 不私自下水、不擅自结伴、无成人陪同不游泳、不熟悉水域不游泳、不盲目进入深水区、游泳前做好热身。
防溺水宣誓与签字仪式
- 组织全校师生进行防溺水宣誓,强化安全意识。
二、加强隐患排查
重点学生排查
- 对有游泳倾向、不良习惯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登记管理
- 落实教育和管理责任。
水域环境排查
- 清查学校周边危险水域(如无防护的池塘、水库)
- 建立隐患台账,制定整改措施。
特殊群体关怀
- 对特殊家庭、心理不健康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 建立假期家庭管控责任制度。
三、加强综合整治
学生日常管理
- 明确“六不准”行为规范
- 开展教师家访活动,建立学生家庭情况档案。
家校合作机制
- 通过家长会、短信、值班等方式加强沟通
- 组织家长轮流值班或分组包片监护学生。
安全教育常态化
- 每学期开展防溺水主题月活动
- 结合夏季高温特点,强化防溺水专项教育。
四、应急能力提升
自救互救培训
- 教授学生水中自救方法(如仰泳、漂浮技巧)
- 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事故处置流程
- 制定溺水事故应急预案
- 明确事故报告、救援、善后处理流程。
五、资源保障与评估
物资准备
- 配备救生设备、急救药品等应急物资
- 建立安全教育专项经费。
效果评估
- 通过问卷调查、知识测试评估教育效果
- 定期总结经验,调整教育方案。
通过以上措施,形成“教育引导、隐患排查、管理监督、应急响应”四位一体的防溺水安全教育体系,确保师生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