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针符号是编织中用于表示不同针法操作的标准图形标识,主要用于毛衣、围巾等手工艺品的制作。以下是常见符号的解析及应用说明:
一、基础针法符号
下针(平针/正针) 通常用“一竖”表示,代表在织物表面进行下针操作,即织物的下层纤维被固定,上层纤维穿过。
上针(反针)
用“倒个字”或“一竖”加斜杠表示,指将下层纤维包裹并固定,形成凸起的纹理。
右上2针并1针(2针并1)
用斜杠表示向右倾斜,例如“/”形,代表右上方向两针合并为一针。
左上2针并1针
与右上方向相反,斜杠向左倾斜,如“\”形。
中上3针并1针
斜杠倾斜角度更大,表示中间一针合并三针。
左上3针并1针
斜杠向左倾斜,中间一针合并三针。
二、扩展针法符号
扭针: 用交叉线表示,用于改变编织方向。 绕针
三、符号应用说明
色块或图案区分 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形状常用于标识不同颜色或图案区域,例如在编织卡通图案时使用。
组合符号
多个基础符号可组合使用,如“右上2针并1针+左上3针并1针”表示复杂针法组合。
四、学习建议
结合图解学习: 符号需结合编织视频或图解理解,例如通过视频观察一竖/倒个字对应下针/上针动作。 实践验证
以上符号体系在国内外编织教程中均有统一规范,掌握基础符号后,可逐步学习更复杂的编织技巧和花样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