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丫丫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怎么养殖蛋鸡啊?

59

养殖蛋鸡需要综合考虑环境管理、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多方面因素,以下是综合技术要点:

一、鸡苗选择与育成

种苗来源

选择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规模化养殖场,确保父母代种苗来自大型原种场,避免因种苗问题导致养殖失败。

雏鸡筛选

选择健康、无病害、羽毛丰满、行动灵敏的雏鸡,产蛋前7-9日龄进行断喙处理,15周龄后修喙不良个体。

育成环境

初产期保持温度28-32℃,湿度60%-70%,提供充足光照(18-24小时/天),促进性成熟和产蛋。

二、饲养管理

产蛋前期(17-40周龄)

- 营养调整:

18周龄后更换产蛋料,逐步增加钙、维生素A等营养素,促进蛋壳形成。

- 环境管理:保持鸡舍通风良好,夏季防暑降温(湿帘降温、饮水加温),冬季防寒保温(13℃以上,光照15-16小时)。

产蛋中期(高峰期)

- 营养控制:

维持高蛋白、低能量饲料,产蛋率85%以上时无需再调整营养,但需保证饮水清洁。

- 疾病防控:定期进行病毒抗体检测,预防输卵管炎等疾病,产蛋率达50%时使用预防性药物。

产蛋后期(80%以下)

- 营养调整:

降低日粮能量和蛋白质,补充贝壳粉等钙剂,防止脂肪肝。

- 管理措施:限制喂食量,延长光照至17小时/天,促进产蛋率回升。

三、环境与设施管理

鸡舍建设

选择地势干燥、远离污染源(如公路、屠宰场)的地方,采用封闭式鸡舍以保持温湿度稳定,配备应急发电设备、通风设备、清粪机及乳头饮水器。

季节调控

夏季增加通风和青菜投喂量,冬季做好防寒保温和光照补充,温差变化时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

四、疾病防控与营养管理

防疫措施

每日消毒鸡舍,定期检测抗体,发现疫情及时隔离治疗,避免使用霉变饲料。

营养均衡

根据产蛋阶段调整饲料配方,产蛋高峰期保证钙、维生素D等营养素供应,避免因营养不足导致产蛋下降。

五、其他注意事项

规模管理:

单场存栏建议1万-5万只,避免过小或过大影响管理效率。

记录管理:建立鸡群档案,记录体重、产蛋量、疫苗接种情况等数据,便于分析调整。

通过以上综合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蛋鸡产蛋率,降低养殖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