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违规行为根据严重程度和性质可分为以下几类,具体认定标准如下:
一、一般违纪行为(记过或警告)
携带违规物品 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未放在指定位置。
座位与时间违规
未在指定座位答题、考试开始/结束信号未到/过时答题。
考场秩序干扰
旁窥、交头接耳、使用暗号、吸烟或喧哗等影响秩序的行为。
擅自离场
未经允许在考试中擅自离开考场。
二、严重违纪行为(记大过或更重)
作弊行为
- 抄袭/协助抄袭: 直接复制他人答案或提供资料。 - 传递资料
- 身份冒用:使用他人身份信息或伪造证件参加考试。
严重违规操作 - 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电子设备或文字材料。
- 在试卷上填写虚假身份信息。
破坏考试材料
故意销毁试卷、答题卡或电子系统设施。
三、特别严重违纪行为(取消考试资格)
组织作弊
主导或参与有组织的作弊团伙。
传播试题
考试后泄露试题或答案。
多次违规
一年内累计多次违纪违规。
处理措施
成绩处理: 一般违纪记过并取消补考资格,严重违纪/作弊取消全部科目成绩并禁止补考。 档案记录
其他后果:部分行为可能伴随纪律处分、罚款或法律责任。
注意事项
不同考试类型(如学生考试、公务员考试、专业资格考试)的具体规则可能有所差异,建议考生提前查阅相关考试大纲或官方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