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考试课程根据考试类型和执业类别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执业医师考试科目结构
实践技能考试 (60%) - 职业素质与沟通能力
- 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 病例分析与临床决策
- 辅助检查判读与结果分析
医学综合笔试
(40%)
- 基础科目(25%): 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卫生法规、预防医学、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 - 专业科目(70%)
- 临床类: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
- 口腔类: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修复学等
- 中医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外科学、妇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等
二、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科目
实践技能考试 - 中医基本操作(如脉诊、望闻问切)
- 西医基本操作(如体格检查)
- 病案分析与临床答辩
医学综合考试
- 基础科目(20%): 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诊断学基础、医学伦理学 - 专业科目(75%)
- 中医经典(5%-8%):《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
三、其他注意事项
医学英语:部分考试(如国际型医师资格考试)可能包含英语科目
考试形式:通常为笔试+实践技能考试,具体以当年官方要求为准
备考建议:建议结合教材、网课及模拟题进行系统学习,重点掌握临床思维与操作规范
以上内容综合了执业医师和中医执业助理医师的考试要求,具体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最新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