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考试主要设立的职位有以下几种:
童生:
这是最初的考试,通过者被称为“童生”。
秀才:
通过院试的考生被称为“秀才”,秀才可以参加乡试。
举人:
通过乡试的考生被称为“举人”,举人可以参加会试。
贡士:
通过会试的考生被称为“贡士”,贡士会参加殿试。
进士:
通过殿试的考生被称为“进士”,进士中的前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和探花。
此外,进士中的三甲(一甲、二甲、三甲)分别有不同的官职和地位:
一甲进士:包括状元、榜眼和探花,直接获得官职,通常被分配到翰林院或其他高级职位。
二甲进士:赐进士出身,通常会被分配到翰林院学习三年后再授官职。
三甲进士:赐同进士出身,通常会被分配到地方担任知县或其他官职。
这些职位和等级构成了古代科举考试的主要框架,反映了不同层级的教育和官职晋升路径。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