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生考试科目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一、医学综合知识(基础综合+临床综合)
基础综合 - 考试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解剖学等基础医学课程。
- 例如:人体解剖学(骨骼、肌肉、神经系统等结构与功能)、生理学(细胞生理、神经传导等基本规律)。
临床综合
- 涵盖内科学(含传染病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等临床学科。
- 重点科目包括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女性生殖系统、儿科疾病等,分值占比最高。
二、公共卫生与法律
公共卫生: 流行病学、预防医学、卫生法规、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防护等。 法律
三、临床实践技能
通过计算机化考试,测试体格检查、临床操作、病例分析、诊断思维等能力。
四、考试结构与分值分布
总分为600分,其中:
公共科目(卫生法规、预防医学等):10%,60分
基础科目(生理、病理、药理等):15%,90分
临床科目(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75%,450分
备考建议
系统学习:
以基础医学为根基,结合临床综合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重点突破:
消化系统、心血管、儿科等临床科目分值较高,需重点掌握。
强化训练:
通过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进行实战演练,提升诊断思维能力。
以上信息综合了最新考试大纲和权威资料,建议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最新考试大纲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