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这一句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调歌头·长恨复长恨》,其中运用了两个典故:
刘邦的典故
源自《史记·留侯世家》,记载汉高祖刘邦欲废太子刘盈而立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如意为太子,但因张良等大臣反对而放弃。戚夫人因失宠哭泣,刘邦为安抚她而说:“为我楚舞,吾为若楚歌。” 这一典故表达了刘邦对权谋失利的无奈与悲愤。
接舆的典故
出自《论语·微子篇》,楚国隐士接舆因不满当时社会现状,以“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凤兮歌》讽刺孔子,后因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而佯狂不仕,故称“楚狂”。辛弃疾借此典故抒发自己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
综合分析
辛弃疾通过这两个典故,既表达了对自身理想无人理解的无奈,也暗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批判。一个“狂”字,既呼应了接舆的隐士形象,也彰显了他不愿屈服于权贵的坚定立场。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