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是正确的表述,出自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以下是详细说明:
一、正确表述与出处
原句准确性
正确的诗句应为“人间有味是清欢”,其中“有”字被明代赵翼《瓯北诗话》评为“诗眼”,体现了苏轼对平淡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该句作于1084年,苏轼途经安徽泗州时,与知州刘倩叔同游南山,面对细雨斜风、淡烟疏柳的春日景色,感悟到清淡欢愉的生活真谛。
二、核心词义解析
“至味”与“有味”的区别
- “至味”强调“最妙、极致”的境界,超越物质层面的满足,追求精神层面的愉悦。
- “有味”则指普通、平常的味道,如食物的滋味或生活的琐碎。
“清欢”的内涵
指清新、淡雅、自然的生活状态,如品茶、观景、与亲友闲谈等,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满足,而非外在的奢华。
三、诗句整体意境
苏轼通过“细雨斜风”“淡烟疏柳”等意象,描绘出春日山间的宁静美景,并以“人间有味是清欢”点明主旨:真正的幸福往往藏在平淡生活中,需以平常心去感受细微的美好。
四、相关误解澄清
部分资料误将“有”改为“至”,但此说法无文献依据。苏轼原诗通过“有味”强调清欢的普遍性与必然性,而“至味”更侧重于对这种生活态度的极致追求。
综上,正确表述应为“人间有味是清欢”,既体现了苏轼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淡泊明志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