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早上起来推开窗,天方微亮,发现整个大地万物都笼罩在无边无际的乳白色的浓雾里,真可谓“水雾一边起,风林两岸秋”“风光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在氤氲弥漫的雾霭中穿行,周围的雾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你进它退,你退它进,伸手总抓不住它,这时,感觉雾是多么淘气,有一种撩人的美,惹人爱怜。雾遮住了天,铺满了地,围绕着山,盖住了水,一切都是一片灰蒙蒙的景象。
2. 雾和霾 一般来讲,雾和霾的区别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达到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80%~90%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成分是霾。就能见度来区分: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内,就是雾;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10千米的,称为轻雾或霭;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且是灰尘颗粒造成的,就是霾或灰霾。另外,霾和雾还有一些肉眼看得见的“不一样”:雾的厚度只有几十米至200米,霾则有1千米~3千米;雾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过了“雾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3. 雾是千变万化的,纷繁复杂的,但不外乎辐射雾、平流雾两种。现象虽纷纭,本质都是一个:水气遇冷凝结而成。有时雾出预报晴,有时雾出预报雨,似乎混乱不堪,但是只要掌握了辐射雾、平流雾的特征,多方观察,仔细分析,就能准确地抓住雾与天晴、落雨的规律,以便预测天气了。这对于农业、交通、航天、航海都有用处。
4. 雾与未来天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就认识这个道理了,并反映在许多民间谚语里。如:“黄梅有雾,摇船不问路。”这是说春夏之交的雾是雨的先兆,故民间又有“夏雾雨”的说法。又如:“雾大不见人,大胆洗衣裳。”这是说冬雾兆晴,秋雾也如此。准确的看雾知天,还必须看雾持续的时间。辐射雾是由于天气受冷,水气凝结而成,所以白天温度一升高,就烟消云散,天气晴好;反之,“雾不散就是雨”。雾若到白天还不散,第二天就可能是阴雨天了,因此民谚说:“大雾不过晌,过晌听雨响。”
5. 雾(wù)有三种定义:1、凡是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气象学称这种天气现象为雾。2、雾是接近地面的云。3、雾是由悬浮在大气中微小液滴构成的气溶胶。(《环境监测》中的描述)
6. 雾,一种自然天气现象,由空气中的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它是朦胧的,而当我们未曾见过雾气遮掩后的世界时,又拥有了神秘色彩和不确定性。
7. 有雾的时候,人的心情会有很微妙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坏。环境的不同,让这种微妙的变化更加真切,更加具体。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人们和身处闹市的人们对于雾也许会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山上住惯的人们,对于晨雾也许有份偏爱。一早醒来,走出家门,看到漫山遍野被大雾笼罩,似乎让人的心里蒙上了阴影。其实,他们懂得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深深地吸上一口气,清凉的滋润的空气,立刻会传遍全身的每一个毛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