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作为语言的基本交际单位,其核心特性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语音形式与语调的协同作用
语调的表意功能 句子通过语音的高低升降(如陈述、疑问、祈使、感叹)传递基本语气,例如:
- 陈述句:“今天天气很好。”(平缓上升)
- 疑问句:“今天天气好吗?”(上扬调式)
- 祈使句:“请开门!”(降调)
语调能够单独表达语气,是句子表述性的基础。
语气词的辅助作用
语气词(如“吗”“呢”“吧”)与句调结合,进一步明确语气。例如:
- “他来了。”(陈述)
- “他来了呢?”(疑问)
语气词需依赖句调才能完整表达语气。
二、语法结构的完整性
核心成分构成
句子通常包含主语、谓语和宾语等基本成分,例如:“小明吃苹果。”(主语:小明;谓语:吃;宾语:苹果)。 - 主语: 句子的主体,如“他”“这朵花”; - 谓语
- 宾语:动作的承受者,如“苹果”“问题”。
扩展成分的补充
句子可包含副词(如“快速”“非常”)、介词短语(如“在公园里”)、连词(如“因为、所以”)等,丰富语义和逻辑关系。
三、表意性与交际功能
最小表达单位
句子是表达完整意义的最小单位,能够独立承担交际功能。例如:“我爱你。”(独立表意)。
意义传递的载体
通过语法结构和语音形式,句子将信息传递给听者或读者,实现沟通。例如:“明天下午三点见。”(明确的时间信息传递)。
总结
句子通过 语法结构(主语+谓语+宾语等)和 语音形式(语调+语气词)的协同作用,形成具有完整意义的交际单位。这种结构化表达既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性,又通过语音特征传递情感和语气,是语言最基本且高效的交际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