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诠释与下定义是两种不同的说明方法,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定义核心要素
下定义 - 用简洁明确的语言指出被说明对象的 本质特征
,需通过判断句式表述概念,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 要求准确、简明、概括,且定义对象与内涵需完全对应(A=B),说明对象与内容可互换位置。
作诠释
- 针对事物或事理的 局部特征、性质或成因进行说明,侧重描述性内容,例如“雪是在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 - 不要求完整揭示本质特征,解释对象与内容可不一致(A≠B)。
二、语言表达要求
下定义: 需使用判断词(如“是”“属于”),语言严谨、科学。 作诠释
三、内容与对象关系
下定义:必须完整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避免模糊性。
作诠释:可聚焦概念的某一方面(如功能、用途),不必涵盖全部特征。
四、示例对比
下定义:
“水是没有颜色、气味、味道的透明液体。”(完整揭示本质特征)
作诠释:
“雪是在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描述性说明,未涉及其他降水物)
五、科学性标准
下定义因需精确界定概念,具有更高的科学性;作诠释因侧重特征描述,科学性相对较弱。
总结:下定义是“画地图”,需精准定位;作诠释是“讲故事”,侧重情节与特征。两者在形式、内容、语言上存在明显差异,需根据说明目的灵活选择。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