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在古文中的称呼丰富多样,不同词语多与年龄、发型及文化意象相关,具体如下:
一、按年龄区分
垂髫:
特指儿童时期头发垂至肩膀的状态,常与“总角”连用,后者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儿童。
总角: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束成牛角状,象征纯真与稚嫩,也用以指代幼年朋友。
束发:
总角解散后束起的发型,通常与成年礼(弱冠)相关,约十五岁开始。
弱冠:
男子二十岁行成人礼时的发型,标志成年。
白首/青丝:
白首指老年,青丝则借指黑发,常通过对比体现人生阶段。
二、按发型与美感
云鬓:
形容女子头发浓密柔软如云,常与“金丝”“玉丝”等雅称搭配使用。
螺髻:
盘绕成螺旋状的发髻,是古代女子常见的精致发型。
鬓发:
特指耳朵前侧的头发,常被用来描绘人物形象。
三、其他雅称
金丝/玉丝:
形容头发纤细柔顺如金色或玉质。
烟芳:
深黑且有光泽的头发,带有诗意的美感。
鬌:
婴儿出生后首次剪下的头发,因形状似牛角得名。
四、文化意象
在诗词中,“黄发垂髫”常被用来泛指老人与儿童,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头发还与品德、身份紧密关联,古人通过梳理造型来彰显身份与修养。
注:不同朝代对头发的称呼差异较小,上述分类综合了各时期共通的雅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