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而后勇”的上半句是 “知耻近乎勇”,二者合起来构成完整表述,出自《礼记·中庸》。该句意为: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了,明白自身过错就意味着具备了改过向善的勇气。
补充说明:
出处与含义
- 《礼记·中庸》强调“知耻近乎勇”,认为羞耻心是培养勇敢品质的起点,通过知耻引发改过自新的行动。
- 孟子进一步阐释“知耻而后勇”,指在认识到自身不足后,通过努力克服困难,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相关思想
- 儒家将“知耻”“好学”“力行”并列为“三达德”,认为知耻是修身齐家的重要基础。
- 韩愈在《师说》中批评当时士大夫的“位卑则足羞”心态,反衬出正确羞耻感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历史典故
-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正是“知耻而后勇”的典型例证,体现了在屈辱中激发奋斗精神的品质。
综上,“知耻而后勇”的上半句是《礼记·中庸》中的“知耻近乎勇”,二者共同构成儒家伦理中关于自我修养与行动力的重要论述。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