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第三段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手法,将泰山日出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描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示给读者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
具体来说,第三段的内容安排如下:
日出前:
作者描述了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和碧霞元君祠,以及作者和子颖在日观亭等待日出的情景。大风扬起积雪,击打在脸上,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日出时: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日出后: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不仅展示了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色,还通过简洁生动的文字,传达了自己在观赏日出时的感受和心情。这种描写手法体现了桐城派“义理”、“考据”、“辞章”的古文修辞理念,结构安排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层次分明。
建议读者在阅读这一段落时,可以想象自己置身于泰山之巅,感受那风雪交加、云漫山巅的壮丽景象,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和感受。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