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理解中,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需要从多个维度综合考量。以下是具体的赏析方法和步骤:
一、基础分析
解释词语本义与语境义 首先明确词语的本义,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其引申义。例如“压”在“黑云压城城欲摧”中本义为“从上面用力”,通过夸张和拟人手法强化了敌军压境的紧迫感。
判断词语词性
动词突出行为特点(如“奔跑”“跳跃”),形容词/副词描绘状态(如“明亮”“寂静”),叠词增强音韵美(如“轻轻”“悄悄”)。
二、修辞与描写手法
识别修辞手法
常见修辞包括比喻(如“月光如水”)、拟人(如“花儿微笑”)、夸张(如“山高皇帝远”)等。例如“月光如水”通过比喻营造静谧氛围。
分析描写方法
- 景物描写: 通过色彩、动态等元素(如“红叶纷飞”“波光粼粼”)增强画面感。 - 人物描写
三、情感与主题表达
联系文章中心 分析词语如何体现作者主题思想,如“希望”可能象征重生,“孤独”强化寂寥感。
揣摩情感倾向
词语选择可反映作者喜悦、愤怒、哀思等情绪,例如“欢笑”传递愉悦,“哀悼”烘托悲痛。
四、答题规范
采用“四联系”方法:
本义与文中义: 解释词语原意及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 上下文关联
作者情感:结合创作背景理解词语的情感寄托。
表达效果:总结对语言准确性、生动性、意境营造的贡献。
示例:赏析“月光如水”
本义:月光本为自然现象,此处比喻宁静氛围。- 修辞:比喻手法使抽象的月光具象化。- 情感与主题:烘托孤独或宁静,强化文章意境。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系统分析词语在文中的多重作用,提升阅读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