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方向明确,立意鲜明,情景新颖,贴近实际
高考命题应体现时代主题,弘扬时代精神,使用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的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将考查内容进行包装,坚持“信息切入、能力考查”的原则。
考查基础,变换情景,设问科学,注重创新
高考试题具有“重基础、重应用、重时事、重生活”的特点,每年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变化的是背景材料和设问角度,标新而不立异,交叉而不偏离,年年创新,常考常新。
材料在外,答案在内,考查思维,体现能力
高考命题不留教材版本痕迹,陌生甚至前沿的背景材料都是教科书里没有的,但考点知识都是考纲要求内容,通过材料外在,答案内在的方式,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试题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难易比例应配置合理,以确保能够有效区分不同水平的学生。
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
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应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
目的性原则
考试的功能是多方面的,目的不同,试卷编制的结构和试题的难度应有所不同。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关注的是考试信度和区分度。
层次性原则
命题要充分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注重考查“双基”基础学力的建模试题,又有探究性和感受、体验类的过程与方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试题。
公平、公正的原则
高考的每一道题、每一张试卷在设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考生能够通过高考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
区分度问题
高考测量有许多量化指标,最重要的是区分度,通过试题将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分开,便于各类高等院校录取。
支持课程改革的原则
高考要支持目前正在实施的高中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价值取向、课程改革的目标等在高考试题中要得到充分的体现。
这些原则共同构成了高考命题的基本框架,旨在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公平性和有效性,从而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