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志是一个汉语成语,指高入云霄的志气,常用来形容人的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凌云”本义指高入云霄,引申为志向高远、气魄宏大。例如《汉书·扬雄传》中“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便以云霄为喻,表达扬雄的壮志。
相关近义词
常与“壮志凌云”连用,后者更强调宏大的志愿与凌云的意象结合,如“青年一代当有壮志凌云之志”。
二、出处与典故
典籍出处
最早见于《汉书·扬雄传》,原文为“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用以赞颂扬雄的雄心壮志。
文学运用
在《水浒传》第三十九回中,宋江在浔阳楼题反诗时使用“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表达其推翻暴政、建立功业的雄心。
三、相关词语
壮志凌云: 与“凌云志”常搭配使用,强调理想宏伟,如“他年若得重来,定当壮志凌云”。 破茧成蝶
四、使用示例
正面激励: "作为青年,当怀凌云志,以国家兴盛为己任"。
文学创作: "他的小说《大泼猴》以凌云志为核心,展现逆天改命的勇气"。
综上,凌云志通过云霄意象传递出超越凡俗的抱负,既包含个人理想,也隐含对时代变革的追求,是中华文化中激励人心的精神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