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搜索结果,等级考试科目设置因考试类型不同而有所区分,主要分为 计算机等级考试和 高校等级性考试(如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两类,具体如下:
一、计算机等级考试科目设置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共分为 四个等级,涵盖不同技术方向,具体科目如下:
一级
考试科目:计算机基础及MS Office应用、计算机基础及WPS Office应用、计算机基础及Photoshop应用、网络安全素质教育
考试内容:基础计算机知识、办公软件操作技能、图像处理基础、网络安全意识等
二级
考试科目:语言程序设计(C/C++/Java/Visual Basic等)、数据库程序设计(Access/MySQL)、MS Office高级应用
考试内容:编程语言基础、数据库设计与管理、办公自动化应用等
三级
考试科目: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2024年暂停Linux应用与开发技术)
考试内容:网络配置与管理、数据库原理与实践、信息安全防护、嵌入式系统开发基础等
四级
考试科目:网络工程师、数据库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
考试内容:网络架构设计、数据库系统实施、软件测试方法、信息安全策略、嵌入式系统开发流程等
二、高校等级性考试科目设置(以浙江省为例)
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原会考)包含 6个科目,考生需从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中选择3门参加,具体科目分省调整,一般与高考同步进行。例如:
物理+化学+生物:基础学科组合
政治+历史+地理:文科组合
三、其他说明
考试形式:
计算机等级考试为上机操作考试,时间从90分钟到120分钟不等;等级性考试具体形式由各省规定,通常为笔试或笔试+面试。
适用场景:
计算机等级证书与职业资格相关,如软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等级性考试成绩计入高校综合评价或高考总成绩(如浙江33模式)。
以上信息综合了最新考试大纲及政策调整,具体以官方发布的最新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