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考试是中国普通高中阶段的重要考试,其科目设置因地区政策、考试类型(合格性考试/选择性考试)及学生选择方向有所不同。以下是综合整理的信息:
一、考试科目构成
必修科目(9科) 所有学生需完成,由省级统一组织考试,具体包括:
- 语文(含必修1-5模块)
- 数学(含必修1-5模块)
- 英语(含必修1-5模块)
- 政治(必修1-4模块+时事政治)
- 历史(必修1-3模块)
- 地理(必修1-3模块)
- 物理(必修1-2+选修1-1/3-1)
- 化学(必修1-2)
- 生物(必修1-2)
选修科目(1-2科)
学生需在历史、物理两门中选择1门,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选择1门。 - 物理选修模块: 物理1、物理2或选修1-1/3-1 - 化学/生物选修模块
二、考试类型与分值
合格性考试 - 科目:
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共9科)
- 成绩等级:分为“合格”或“不合格”
- 作用:作为学生能否升入普通高校的主要依据
选择性考试 - 科目: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共6科)
- 分数计入:计入高校招生总成绩,不同省份分值占比不同
- 选择规则:部分省份允许学生根据高校专业要求自主选择3科
三、其他说明
考试形式:采用书面闭卷考试和操作考试(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操作)两种方式,部分省份仅考书面考试
报名时间:例如湖南省2025年合格性考试报名时间为3月21日至4月2日
成绩查询:一般于考试后1-2个月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平台查询
以上信息综合了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考试方案,具体科目及要求请以考生所在省份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最新文件为准。